人物简介
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博士生导师,国际哲学学院院士,中国知识论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逻辑哲学与分析哲学,先后承担国家课题五项,教育部课题四项,目前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逻辑哲学重大前沿问题研究”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和《哲学研究》发表论文十六篇。《悖论研究》、《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理性的执著:对语言.意义和真理的探究》、《与大师一起思考》、《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十五讲》、《逻辑学是什么》等。
人物专访
忆少年,梦回师大
1978年3月,正值青春年华的陈波老师也像广大大一新生一样怀揣着一颗憧憬之心来到伟德bv1946官网—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并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届本科生。记忆中秀丽的山川,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有着记忆生活点点滴滴的地方,都深深的的印在了陈波老师的心中,并成为了有着他自己色彩的独家记忆。伟德bv1946官网坐落在有着千年历史的岳麓山下,在这,你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种文化在这儿碰撞出属于它的火花。
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闲暇之余陈波老师喜欢远眺岳麓山,看山上云雾缭绕,思绪也随着这云雾四处飘荡,让自由的灵魂去尽情探索世界的奥秘,领略世间的繁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学习环境很差,书本也是沿用老思想而得的。外在条件虽然艰苦,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的阻碍,老师教的很认真,同学们也学得很刻苦,不敢有一刻松懈。大学四年的刻苦钻研为他未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陈波老师上了罗剑辉老师的逻辑学课,发现这是一门政治意识形态相对淡薄的纯粹学术学问,逻辑学的学科特点与他想单纯地研究学术学问的愿望相合。从那时起,陈波老师就树立了要认真钻研逻辑哲学的目标。此后,陈波老师更加刻苦学习,自学了数理逻辑,形式逻辑,英语,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陈波老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开启了他投入逻辑研究的新篇章。
辨是非,探寻真理
有人说“分析哲学的发源是西方,西方讲究拼音逻辑而中国传统讲究象形逻辑,故因而说我们不讲逻辑。”陈波老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西方逻辑强调实践论和理性主义,以知识绝对可靠为出发点。他们将数理逻辑作为工具用于逻辑分析,讲究论证和思想体系性,注重逻辑推理过程,更以一种科学态度代之。事实上,中国在先秦诸子百家辩论之风盛行时就出现了原始逻辑。众多学派探讨逻辑问题并进行了众多逻辑论证。在《易经》中就隐藏着理解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密码。墨家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代表,墨家对逻辑进行了系统探讨,讨论了“名”“辞”以达到“以名举实、以辞写意”的目的。到了严复时期,还主动引进外国逻辑,向西方逻辑学习。所以说我们并非不讲逻辑,而是我们的逻辑区别于西方逻辑,我们更乐于类推,以此即彼。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屹立不倒,定有其自成一派的逻辑体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逻辑的发展较西方而言还是有很大差距,中国逻辑并未形成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体系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显性文化并不发达,只是隐约存在一些隐性逻辑。到了汉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制度后,百家争鸣局面被打破,中国逻辑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致在如此长时间中,中国逻辑在国际上并无一席之地。所以陈波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来呼吁更多的有志之士,青年学者加入他,一起对中国逻辑进行一个系统化的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中国逻辑异于他国的独特见解之处,兼收并蓄外国逻辑的优点,使两者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独树一帜的逻辑体系。
授方法,投身实践
安提斯德内曾说“思想是比任何东西都坚固的城墙。因为它绝不会倒塌,也不会变到敌人手中去”。陈波老师强调,要想学好逻辑并此上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究哲学一定要钻进去,认真剖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将其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则可不断得到提升。当读别人逻辑作品时,也需先理解别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要学会“接着讲”并非“照着讲”。一个读万卷书而不加思考的人写出的文章只能称为纯文学性质的作品,而并非真正逻辑作品。
故而,读和思是紧密相联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在读中思,在思中读,才能有所进步,逻辑内容才不会显得空洞。
针对当今老员工提出的“逻辑难学论”,陈波老师认为“逻辑并不难学,只要你拥有平常人的智力,花费一般的时间,付出一般的努力,定能将逻辑学得炉火纯青。”此外,为解决当今老员工逻辑学习困扰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大学老师自身逻辑水准。
2.找到合适教材。
3.老员工本身克服畏难心理。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若要学习好,勤奋不可少。”